漲價還是不漲價 家裝公司面臨壓力左右為難
工資條例年內出臺,各地最低工資標準“漲”聲一片,勞動密集型的家裝行業,其人力成本上漲不可逆轉,再加上原輔料價格上漲,家裝市場是否漲價引發關注。據了解,除了一些早就簽訂供貨協議的廠商可以在短期內保持原價穩定不變,大部分廠商將選擇在六月份醞釀新一輪漲價,通過上調終端售價10%以上的辦法來緩解營銷壓力,尤其是實木家具的漲價將最為明顯。“像曲美、百強等品牌已經接到廠家通知要漲價。另外像香港美林等紅木品牌的價格也將有上調趨勢。”業內人士表示。
原輔料價格上漲家具市場面臨壓力
原輔料價格的上漲無疑刺激著家具業早已緊繃的神經。近年來,家具行業的原料成本一直在上升,特別是木材。木材是家具制造的主要原料,屬于緊缺資源,木材價格上漲,加上工廠的采購及運輸成本的日益增加,最終促成了部分家具品牌近期的提價行為,廠家為了不做賠本生意,不得已提高價格以應對市場變化。“因板材、海綿、油漆、五金配件等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,加上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,家具漲價在所難免,從今年總趨勢來看,漲幅預計在10%-15%。”業內人士表示。
由于主產紅木的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限制了紅木的生產出口,所以原料比較稀缺,再加上紅木家具靠手工制作,技術人才比較缺乏,人力資源價格的上漲也促使紅木家具價格呈上升態勢。而板式家具雖然沒有實木漲價明顯,但也會有漲價趨勢,另外,軟體家具也面臨小幅調價的壓力,不過,此次家具提價只是部分品牌,所以影響面還不是很大,終端零售價近期不會有變化,但從總趨勢來說還是要漲的。
樓市新政效應蔓延 家裝公司飽受壓力
受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影響,傳統上3~5月火爆的家裝市場,在2010年已難以延續往年的火爆行情。業內人士認為,隨著房產調控風暴從樓市傳導至家裝市場,家裝市場很有可能在近兩個月內迎來一個低谷。對家裝公司而言,樓市新政效應的體現將會有二個階段,核心在于房價上升的勢頭是否得到打壓。目前的情況是房價依然上升,成交量大幅縮水,消費者處于觀望狀態,家裝公司營業額自然受到很大影響,而一旦房價上升得到控制,市場對于房價下降的預期得以明確,則業主的置業成本會降低,用于裝修的預算將會提高。事實上現在是一個“陣痛期”。
家裝公司業務的下降在建材家居市場有最直接的表現,在家具賣場和家裝公司舉辦的建材展,可以見到場面確實冷清,賣場員工三五成群地閑聊,幾個銷售圍著一個顧客,進展場咨詢者不多的情景屢見不鮮。在營業額下降的同時,家裝公司還要面對成本壓力的增大,不過在當前市場的狀況下,裝修公司也不敢擅自漲價。“盡管廠家的出廠標價提高了,但為了吸引顧客,給出的折扣更大。”某家裝公司經理很無奈,“因為都是老客戶推薦新客戶,不方便漲價,只能讓工人加快進度來壓低成本。”
漲,還是不漲?
漲價是一個很危險的決定,因為它可能會沉重地打擊零售市場。由于無法預知這次的原材料漲價何時是個頭,情況還在復雜化,“連一個穩定的長期價格都很難商定。”業內人士表示,“誰都想盡力控制成本,但一旦控制不住就只能傳遞給下游企業了。”不少商家認為,提價是趨勢,但提價舉動對廠家、經銷商的生存境況來說是個挑戰,將壓力緩解到終端銷售渠道,多少會顯得有些尷尬和無奈。
漲價是把雙刃劍,必須要結合市場情況,否則會導致客戶數量的流失。據了解,不少經銷商考慮到終端銷售壓力,紛紛表示將自行消化一部分成本然后再逐步提價。“作為經銷商,面對漲價預期,還是應該考慮到消費者的承受力,先壓縮成本,再降低利潤。”某知名品牌家具經銷商分析,“盡可能把漲價壓力縮減到最小,適時調整產品終端價格,又或者不調整零售價,盡量減少讓利頻率和幅度來保障成本,低調處理漲價帶來的影響,這樣消費者在心理上也比較容易接受。”
零售商們也表示,對產品價格作出變動是一件大事,其時機的把握至關重要。業內人士說:“整個行業,無論零售商還是供應商,都在努力消化這些增加的成本,也因此影響了銷售的毛利率水平。零售商們才剛剛嘗到經濟復蘇的甜頭,因此現在即使有千百個正當理由,也不是漲價的時機。消費者現在對價格還是很敏感,我們不能做任何對經濟復蘇有害的事情。”
置業成本提高 消費者如何面對
對消費者來說,既要應付房貸,還要應付家裝市場漲價的壓力,置業成本不斷提高,那么消費者對于家裝市場漲價的預期又是怎樣的呢?“一會兒五金件、電線漲價,一會兒板式家具漲價,太普遍了,不過相對高速增長的房價,家具上漲的敏感度肯定比房價要低得多。”這個業主的心態,或許能代表大部分消費者的看法。家具屬于耐用消費品,按照家裝市場漲價10%的預期,一般裝修成本的增加在數千元之間,與買房成本相比,的確是影響不大。而且家居裝修是一次性消費,消費價格彈性不大,“婚房裝修時間緊迫,不可能根據市場價格變動來選擇裝修時間。”業主徐小姐說。
漲價要理性看待。一方面,消費者對于家裝市場的漲價要有心理預期,另一方面消費者也要提防市場上個別品牌通過選用劣等、次等材料或偷工減料的方式緩解漲價的壓力,總之不能光看標價,關鍵是要認品牌認質量。事實上,隨著家居市場的不斷細分,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消費承受力來選擇合適的家具。